北京十大寺庙之敕赐和平寺
北京之旅:千年古寺和平寺
在古老的时代,由于环境恶劣、权势压迫、天灾人祸以及医学落后,百姓生活在困苦之中。他们寻求信仰的庇护,因此产生了流传至今的寺庙文化。今天,让我们一同探访北京的十大寺庙之一——和平寺。
和平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花塔村,交通便利,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直达。作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平寺是京北佛教活动中心之一,深受历代王朝的重视。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和平寺建于唐代,由尉迟恭监建,并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敕赐和平寺”而得名。
寺院所在的花塔村,背靠青山,面对京北平原,四季宜人,果香粮丰。和平寺巧妙地利用自然环境依山而建,景色秀丽,古树参天,山峰险峻。走进寺院,便能看到山门广场上的一棵千年古槐,枝繁叶茂,是北京市一级保护名木。正殿前有两株高大茂盛的银杏树,一雄一雌,相守千年。还有一棵白皮松,树种和树形都极为珍贵。
关于和平寺的传说流传着多个版本。据传说,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小姑子庵因战乱遭到破坏后,有两只白鸽飞到龙凤山顶,后来在此地修建了和平寺。从此之后,唐、宋、元、明、清各代都对寺院进行了修建。如今,和平寺已成为人们心中的圣地。整个寺庙建筑布局巧妙,层次分明。从山门到如来佛祖殿再到弥勒佛殿和观音菩萨殿,每个殿堂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建筑巧妙地融入了自然环境之中,让人感受到古朴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如今这座古寺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风采依旧保存完好。和平寺门楣上的字迹虽已斑驳但仍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情感的激荡。整个寺院面积并不大但处处显其雅致。园内的白皮松杉衬托着整个殿宇使和平寺更加生动自然和古朴。无论是信仰者还是游客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宁静与庄重感受到古文化的魅力。 寺庙内的壁画缭绕中的罗汉们活灵活现让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心灵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也可以欣赏到自然的美景和文化的瑰宝。总之和平寺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让你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交融感受到人类对于信仰的执着追求和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和平寺正殿前,银杏树挺拔茂盛,一雄一雌,相守千年。这两株银杏树就像和平寺的守护者,见证着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
走进寺院,小巧的环境依山而建,仅得两层。正殿、香积厨与僧房依次排列,两侧可能是经堂。庭柱上的联文蕴含着深刻的佛理。佛祖在深山之中静默,将山月白云尽收眼底,慈悲世人,普渡信众。
出正殿,下石阶,双狮踏定的石栏后,间杂着奇花异草。尤其那一丛小灌木,绿叶细长,果荚丰满,人们戏称为“佛豆”。沿着石阶前行,又是一尊佛像,礼拜后转过小门,才到了寺之正门。山门下,土地公婆在水泥板下悄然隐身。沿着长石阶而下,两侧葱郁生长的苕藤几乎遮盖了小径。静立的两米多高的石灯座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传说。再往下走,便是僧人悟谒之地。遥看青山环绕,莲花台成形,只恨无法悟透佛的真谛。
至于和平寺的茶缘更是传奇。在云南的锦屏山,高峰岩秀、林泉幽美,灵气四溢。明朝天启年间,高僧如玉云游至此,见此峰如弥勒端座而遂建和平寺。寺前有一佛泉,泉水清莹洁净,相传洗涤后便能聪灵健康。寺后种植的佛茶更是名闻遐迩,以佛泉水浇灌、古刹晨钟下孕育出茶香浓郁的极品茶。百姓坊茶枕就是以弥勒佛像前的好茶精制而成,具有安神养生养性的功效。和平寺的僧人不仅种茶、制茶、饮茶,还研制出名茶,为中国茶道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有名的日本茶道基本源于中国禅宗茶道。早在《晋书》中就有僧人饮茶的记载。明代乐纯的《雪庵清史》更是将煮茗列为清课之二,足见茶与佛的紧密关系。陆羽自小跟随积公学习煮茶技艺,《茶经》便是他在茶区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说,《茶经》主要得益于中国僧人的种茶、制茶、烹茶、饮茶生活经验。中国茶道在和平寺的香火中得到了熏陶,自带三分佛气。
至于交通路线也十分便捷。从北京市区德胜门出发,可以选择乘坐919路或345路快车到达昌平南口站,再换乘昌平11路至花塔村站下车即可到达和平寺。此外也可以选择乘坐地铁昌平线至南c2出口,再转乘昌平11路至花塔村站下车到达。无论选择哪种路线都可以轻松抵达这座古寺,感受它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