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酱油出了什么事
一、“双标门”事件中的海天味业
1. 国内外产品差异引发争议
在2022年9月,网络上出现了一则引人注目的对比:有网友发现,海天出口到日本的酱油配料表相较于在国内销售的同款产品更为简洁,仅包含基础原料如水、大豆、小麦等,而国内的产品则列有谷氨酸钠、苯甲酸钠等添加剂。这一现象立刻引起了消费者的质疑,怀疑海天味业是否存在“双重质量标准”。
2. 企业及行业协会的回应
面对公众的质疑,海天味业迅速做出反应,多次声明其产品的添加剂使用是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公司还强调,国内外产品的差异源于不同国家的法规要求,并坚决否认“双标”的指控。与此中国调味品协会也发文支持企业的立场,明确指出添加剂是合规且安全的。
3. 公众信任危机
由于该事件触及了食品安全这一敏感话题,加上海天味业在公关处理上被指态度“傲慢”,导致舆论迅速发酵,形成了强烈的反弹,对品牌的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
二、市场与经营受到冲击
1. 业绩出现下滑
“双标门”事件后,海天味业的业绩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据数据显示,2023年,该公司的营收同比下降了4.1%,净利润更是下降了9.2%,这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业绩双降的情况。其中,酱油核心产品的收入下滑,反映了传统业务的增长乏力。
2. 市值大幅蒸发
该事件对公司市值的影响更是显著。从巅峰时期的7000亿元,到2025年2月的约2200亿元,市值缩水超过了60%。
3. 经销商流失与市场竞争加剧
负面舆情以及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如千禾味业等“零添加”品牌的崛起)导致经销商数量减少,市场份额面临压力。
三、企业转型与应对措施
1. 管理层的调整
为了应对当前的困境,海天味业在2024年9月进行了管理层的调整。创始人庞康卸任董事长一职,由程雪接任,并组建了一支年轻化的高管团队,以推动战略调整。
2. 加速全球化布局
企业还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如成立海外子公司(如印尼工厂)、设立香港研发中心,并通过递交港股IPO申请来寻求国际资本的支持,以开拓海外市场(当前海外营收占比仅1%)。
3. 产品线的优化
为了迎合当前健康消费的趋势,海天味业还推出了“零添加”系列及有机酱油。目前这些举措尚未显著扭转市场的颓势。对于海天味业来说,如何重建消费者的信任并重新获得市场份额,将是其未来面临的重要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