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插图事件
一、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事件回顾
在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插图人物形象奇异,画风病态,引起了大众对于审美导向的担忧。部分插图存在不符合大众审美的情况,甚至出现了争议性的内容,如星条旗服饰和性暗示动作等。这一事件立即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和反响。
社会对于这一事件反响强烈,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插画的审美问题以及内容是否合适上。很多人批评插图人物的形象,称其有唐氏综合征面部特征,缺乏积极向上、阳光活力的少年儿童形象。也存在科学性错误、比例失调等问题,部分插图被质疑隐含不当意识形态,引发了人们对于教材严谨性和规范性的担忧。
面对社会的关注和质疑,教育部迅速成立调查组,认定教材存在不美观向上、不严肃规范、不细致准确三大问题。为了回应社会的关切,人教社立即启动了插图的重新绘制工作,并在2022年秋季学期启用了新教材。对涉及此事件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追责问责。
二、《爱数学》教辅书中的“锐锐”现象
而在2025年,云南教辅书《爱数学》中的二次元角色“锐锐”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该角色以日漫风格设计,结合毒舌学霸的人设,引发了网友对于教材审美创新的热议。与以往教材相比,“锐锐”的出现被视为对传统教材审美的一种突破和创新。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部分观点认为,“锐锐”的出现是对传统教材审美的一种创新,是对说教式美学的反叛。也有观点指出,过度娱乐化的人设可能会削弱教材的教育严肃性。这一事件反映了教育出版领域对于插画审美的关注度和重视度不断提高。网友们纷纷将这一事件与早期教材中的角色进行比较,戏称“教科书颜值内卷时代来临”。
事件对比与启示
这两起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于教育出版的期望和关注。它们之间的对比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这两起事件都凸显了教材插图的双重属性:既是教育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在设计和选择教材插图时,我们需要平衡大众审美和教育功能的需求。这两起事件也提醒我们,在追求创新的也要注重教材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如何在保证教育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审美创新,是教育出版行业需要长期思考和的问题。这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