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
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的崛起与发展脉络
一、诞生的背景与重组整合之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简称“上海农交所”)已走过了漫长的成长历程。回溯至2009年9月,它诞生于一个朴素的愿景:服务农村产权交易的公益性平台。在时间的洗礼与市场的变迁中,它经历了重组整合的蜕变。
2024年7月30日,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奉贤区及金山区以及上海交易集团的共同推动下,上海农交所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完成了重组。重组后的上海农交所成为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农村产权交易分平台,肩负起全市农村产权交易的重任。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重组得到了上海交易集团与市农业农村委的双重支持。
二、功能定位与业务范围:从核心到外延
上海农交所不仅是农业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平台,更是农村产权交易的枢纽。它涵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等交易服务,业务范围广泛,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技术转让、农产品交易以及大型农用设施租赁权转让等。
在发展阶段,上海农交所遵循“先易后难、由点到面”的原则,从科技成果转让、农产品价格指数发布等业务出发,逐步拓展至林权、水权、生态权益补偿及人力资本交易等领域,展现出其不断进取的态势。
三、运营数据与试点区域:成长的足迹
从成立首日的140宗项目、3.54亿元的涉及金额,到上海农交所的稳健发展,每一笔交易都见证了其成长的足迹。奉贤区与金山区作为先行试点,设立了专业市场,推动了农业的产业化与资本化发展。截至2025年2月,上海农交所已有参保人数10人,法人代表张文斌携手高管团队如总经理唐卫峻等共同引领其稳健前行。
四、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走向辉煌的未来
上海农交所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依托上海市统一大市场建设规划,通过升级交易系统、完善规则体系,上海农交所正积极发展农业知识产权交易等新型业务。其目标愿景是建设全国性、国际化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并与长三角区域展开合作,促进农业资源跨区域的高效配置。
在重组整合与政策的双重赋能下,上海农交所正加速向综合性农村要素交易平台转型,成为推动上海乃至长三角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这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取的市场平台,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与愿景,继续书写着农村产权交易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