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逛商场只去B1B2
年轻人对商场B1、B2层的热衷,折射出了消费观念的转变与商业形态的重构。让我们一起深入这一趋势背后的成因及表现。
一、消费观念的革新:从取悦他人到自我满足
当代年轻人正将消费观念从“悦人”逐渐转向“悦己”。他们更注重消费的实用性和性价比,追求物有所值。在商场的B1、B2层,他们可以发现众多平价餐饮、快时尚品牌和小型文创店,这些地方既满足了他们的基础消费需求,又符合他们的经济预算。比如在北京朝阳合生汇的B1层餐饮区,因为人均消费控制在50元以内,成为年轻人打卡的热门地点。
二、商业空间的创新重构:地下楼层的崭新面貌
商场的地下楼层正在经历一场业态升级。餐饮已经成为驱动流量的重要力量。商场通过在B1层打造美食集合区,吸引顾客前来。在长沙的一些商场,B1层引入的特色小吃和网红茶饮,以及与餐饮相结合的轻零售模式,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数据显示,某商场的地下美食街的效率比地上零售区高出三倍。
地下空间正通过场景化的空间设计吸引年轻人。霓虹灯、复古招牌等元素的加入,营造出市井的烟火气。如北京21区BLOCK,将工业风与美食完美结合,成为年轻人偏爱的“打卡式消费”场景。
三、社交属性的强化:地下空间的社交功能日益凸显
B1、B2层空间为年轻人提供了轻社交的场景。开放式的就餐区、快闪店等,为他们的社交活动提供了便利。奶茶店的外摆区,常常成为朋友聚会、职场人午休的临时场所。年轻人还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地下美食、体验内容,形成二次传播,推动线下流量反哺。
四、经济环境的驱动:消费降级与商业自救
随着零售业态的萎缩,地上楼层的高租金导致许多传统零售品牌撤柜。而地下餐饮因刚需属性,抗风险能力更强。数据显示,全国商场地下餐饮占比已达45%,且呈上升趋势。商场为了吸引人流,将主力店设置在地下,并利用人流自然导引效应。如上海部分商场的B2层直接连通地铁站,形成“通勤+消费”的动线。
总体来看,B1、B2层的兴起是年轻人消费观念转变和实体商业转型的缩影。未来,商场可能会进一步压缩地上零售面积,通过地下空间打造“生活服务综合体”,实现从“卖商品”到“卖体验”的转变。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变化,也为商业空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