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疗、科研与教学的综合高地
这座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不仅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附属医院,更是国家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核心力量。让我们深入了解其辉煌的成果与前瞻的未来。
一、历史沿革与基本情况
自1935年创建的前身为中央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一路走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历经沧桑,见证了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2000年正式更名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的本部与江北院区共同构成了其完善的院区布局。目前,医院拥有56个临床医技科室,其中国家级和省级的重点学科更是占据了显著地位。
二、医疗特色与技术优势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在诊疗技术上独树一帜,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如64层CT、3.0T MRI、7.0T microMRI等。其介入诊疗中心在肝癌等领域更是有着赫赫威名。更令人振奋的是,2025年3月,医院发布了国内首个肝癌诊疗智能体——“小肝人”,这一基于DeepSeek与医渡医疗垂域大模型的科技成果,将为规范化诊疗提供建议,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疾病管理支持。
三、科研与教学的蓬勃发展
在科研方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拥有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10个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近三年的科研项目成果丰硕,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4”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经费超过1亿元。在教学方面,医院的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点为其培养了大批顶尖的医学人才,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
四、杰出的领导团队
现任院长滕皋军院士不仅是医院的领导者,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介入诊疗中心主任。他在医疗技术创新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和深远的洞察力。
五、积极的社会服务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不仅致力于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定期举办健康义诊及学术活动。例如,2025年3月的“爱肝日”中西医联合义诊,展示了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决心与行动。同年同月成立的肝脏肿瘤多学科联盟及启动的“小肝人”智能体,为解决肝癌诊疗规范化不足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