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澳门演唱会惨遭网友抵制
一、抵制背后的深层原因
一场演唱会,为何引发如此大的抵制风波?背后隐藏着多重原因。
高价门票成为了众矢之的。近年来,那英在澳门举办的演唱会票价被质疑虚高。据悉,2024年的场次最高票价竟高达5元,这样的价格远远超出了普通歌迷的承受能力,因此被指责为“割韭菜”。而在2023年,由于门票滞销,即便降价促销也鲜有人问津。
言论失当引发了舆论反噬。时间回到2024年10月的演唱会,那英在舞台上误将“十一国庆节”称为“五一假期”,在观众纠正后,她仅以“都是假期”自嘲,这一举动被批评为缺乏对节日的敬畏心。更令人翻出她早年贬低刀郎的言论,以及刀郎新歌《罗刹海市》对她的暗讽,进一步加深了网友的不满,将她视为“打压同行”的象征。
与那英关联的《中国好声音》负面舆情也为此次事件添了一把火。因与节目创始人那辛的亲属关系,那英在导师选拔中是否存在“特权”被质疑。加上李玟事件后她的沉默态度,进一步激化了公众的不满情绪。
二、演唱会表现与公众真实反馈
在那英的澳门演唱会上,我们看到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现象。首先是上座率的惨淡与口碑的崩塌。尽管主办方宣称演唱会“上座率高”,但现场却曝光了大量空座,被指雇佣水军充场。与同期刀郎演唱会万人空巷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2023年的场次,因抵制压力巨大,最终官方以“健康原因”宣布延期,被质疑为躲避舆论的公关手段。
不仅如此,现场互动也一度失控。在2024年的某场演唱会中,那英要求观众合唱却遭遇冷场,部分观众高喊“退票”并提前离场,场面十分混乱。
三、事件的后续影响与明星形象的维护难题
那英的连续抵制事件导致她的商业价值与形象严重受损。被批评为“商业气息过重”“失去音乐初心”,与刀郎“草根逆袭”的正面舆论形成鲜明对比,公众好感度急剧下滑。
事业方面,那英自2023年以来多次因舆论压力取消活动,线下演出票房持续低迷,被指“时代已过”。此次事件也暴露出明星公众形象维护的复杂性。那英澳门演唱会的抵制事件并非孤立事件,背后涉及到个人言论争议、票价虚高、表演质量下滑以及公众对娱乐圈特权现象的不满等多重因素。这一事件的演变路径凸显了明星在公众形象维护上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