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
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三线建设的航空明珠
一、历史沿革与定位
回首往事,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可追溯到1965年,当时它被赋予代号“130厂”,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它是三线建设时期国防工业布局的重要一环。岁月的流转中,它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在1989年改制注册为“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曾用名为“中国贵航集团云马飞机制造厂”,注册资本高达8898万元。天眼查数据于2025年1月显示,该企业已注销。但它的历史地位和贡献永远不会被遗忘。
二、地理位置与布局
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坐落于贵州省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么铺镇。这里群山环绕,具备得天独厚的隐蔽性。厂区占地面积广阔,达到1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3.8万平方米。建设时,遵循“山、散、洞”的布局原则,绵延8公里,形成了包含生活区、生产车间(含山洞车间)及研发试验区的军工城市形态。
三、核心业务与成就
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在航空领域建树颇丰。早在1970年,它就制造了贵州首架战斗机歼6Ⅲ型机,为后续研制歼7系列、歼教7系列及“山鹰”新型高级教练机奠定了基础。累计生产超千架飞机部件,为国家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歼教7型飞机在1989年的巴黎国际航空博览会上荣获“亚洲明星”称号。该厂在国内最早全面应用CAD/CAM技术,早在70年代就用于新型飞机研制,90年代更扩展至国际转包生产,如法国宇航、美国波音项目。在军民结合方针的指引下,该厂还开发了云马牌环卫车、客车、索道缆车等民用产品,形成了航空产品、改装车、转包生产三足鼎立的业务结构。
四、历史价值与现状
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的历史价值不可估量,它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歼击机装配生产线和山洞厂房被称为三线航空工业的“活化石”。尽管截至2025年,企业已注销,但厂区仍保留着完整的生产线及工业遗址,见证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史。
五、社会影响
贵州云马飞机制造厂的社会影响深远。在其巅峰时期,职工人数超万人,配套了学校、医院、商场等设施,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社区体系。作为三线建设的典范,它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并推动了贵州高端制造业的发展。
这家企业在中国的航空工业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的故事不仅是关于一个企业的兴衰,更是关于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奋斗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