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惨案主犯糯康
糯康犯罪集团与湄公河惨案
一、糯康背景
糯康,缅甸掸族人,生于腊戍市。他早年加入坤沙集团,在坤沙投降后,通过贿赂缅甸军方并收编残余势力,逐渐建立起一个横跨缅、老、泰三国的武装集团——“糯康集团”。其势力范围遍布金三角核心区域,从事毒品、绑架、船只劫持等犯罪活动,每年非法获利超过亿美元。
二、惨案发生
2011年10月5日,糯康集团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对中国商船“华平号”和“玉兴8号”发起袭击。他们劫持了这两艘船,枪杀13名中国船员,并将尸体抛入河中。之后,他们在船上放置了毒品,诬陷中国船员为“武装毒贩”。泰国军方最初宣称“击毙毒贩”,但中国的深入调查揭示了事件的真相:船员们遭受了残忍的杀害,遗体被反绑、蒙眼,遭受枪击和割喉。
三、跨国追捕与正义伸张
1. 中方介入调查:中国联合缅甸、老挝和泰国成立了专案组,查明糯康为报复中国的禁毒行动及勒索保护费未遂而制造了这起惨案。
2. 抓捕与引渡过程:经过紧张的国际合作,糯康于2012年5月10日被老挝警方成功抓获,随后移交中国。这是首例境外罪犯引渡至中国受审的案例。
3. 审判之路:2012年9月,昆明中院一审以故意等罪名判处糯康死刑。尽管他提出上诉,但终审维持原判。庭审期间,尽管他试图以巨额资金“买命”,但微表情专家分析显示他并未真正悔过。
四、死刑执行与临终情景
2013年3月1日,糯康在昆明被注射死刑。临刑前的24小时里,他的精神崩溃,乞求宽恕,拒绝进食,甚至发生失禁。他生前曾声称“罪行非其主导”,但在铁证面前无法否认自己的罪行。
五、针对中国的动机
糯康集团针对中国的行动背后有多重动机:
1. 经济利益受损:中国的“替代种植”计划减少了毒品原料的种植,冲击了糯康集团的毒品生意。
2. 报复行动:中国多次提供情报协助打击其网络,糯康集团因此展开报复。
3. 勒索未遂:糯康集团长期向湄公河上的船只收取“保护费”,因中国商船拒绝缴纳而遭到报复。
案件影响
湄公河惨案推动了中老缅泰四国建立湄公河联合执法机制,强化了区域禁毒合作。此案也成为中国跨境司法协作的标志性案例,提醒着国际社会跨国犯罪的危害及联合打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