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养老骗局
虚假政策包装下的“以房养老”诈骗介绍
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养老保障的需求,通过虚假政策包装,实施了一系列“以房养老”诈骗。这些骗局不仅侵害了老年人的财产安全,更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基础。将揭示这些诈骗套路,帮助公众提高警惕。
一、常见的诈骗手法
1. 虚假政策包装:不法分子以“国家政策支持”、“补贴”等名义进行包装,虚构“以房养老”理财项目,承诺抵押房产后可获得高额养老金。实则通过公证程序将房产处置权转移至第三方,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
2. 资金链陷阱:诱导老年人将抵押房产获得的资金投入所谓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承诺定期返利。一旦资金被挪用或理财公司跑路,老年人需独自承担债务,最终面临房产被强制拍卖的风险。
二、典型的诈骗套路
1. 诱导抵押房产:不法分子利用话术诱骗老年人将房产抵押给第三方机构或个人,换取资金用于投资。他们声称这样不会耽误自住或出租,房本也并不会闲置无用。
2. 伪造投资回报:承诺通过“理财项目”每月发放高额养老金,初期按时返利以骗取信任,后续则以追加投资、手续费等名义榨取更多资金。
三、正规“以房养老”的识别要点
1. 唯一合法形式:正规的“以房养老”仅指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必须通过持有牌照的保险公司(如幸福人寿、人保寿险)办理。老年人抵押房产后按月领取养老金,身故后保险公司处置房产。
2. 风险与权限明确:在正规流程中,老年人保留房屋的居住权和收益权,保险公司无权提前处置房产。任何涉及“短期高收益”、“第三方理财”的均属骗局。
四、如何防范此类诈骗
1. 警惕“高收益”承诺:面对“保本高息”、“无风险理财”等话术,老年人应牢记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切勿轻信。
2. 核实机构资质:办理养老相关业务时,应通过官方网站、官方热线等渠道核实机构合法性,避免委托非正规中介。
3. 审慎签署文件:涉及房产抵押、公证等法律文件时,务必由子女或专业律师陪同审核,避免签署空白合同或授权委托书。
五、案例警示
北京某老人因轻信所谓的“理财项目”,抵押房产后最终因公司跑路背负巨额债务,历经多场诉讼才挽回损失。上海一犯罪团伙以“以房养老”名义诈骗多名老年人,涉案金额巨大,受害者房产被低价过户或强制执行。这些真实案例提醒我们,提高警惕,防范诈骗至关重要。在享受养老服务的我们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谨慎选择养老方式,避免落入诈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