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古诗大全50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身处异乡,孤独的我如同飘零的落叶,每逢佳节,对亲人的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遥想家乡的兄弟,此刻正登高望远,然而那熟悉的茱萸插遍之处,唯独少我一人。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但天地精神永驻,岁岁重阳,都有新的故事和感慨。今日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因战火而更显娇艳,散发着别样的香气。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唐)
江水映照着秋天的影子,大雁初飞。我与客人携壶登上翠绿的山顶。尘世间的欢笑难得,唯有插上满头菊花,才能心满意足地归来。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唐)
昨日才登高赏景,今日又举杯庆祝。菊花为何如此苦命,遭遇两次重阳的摧残?
以下是对其他古诗文的简短解读: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卢照邻登高眺望,山川美景与乡愁交织,共饮金花酒,感叹鸿雁南飞的季节。
《蜀中九日》:王勃在九月初九望乡台,他乡送客杯里透露出南中的苦楚。
《九日作》:王缙感叹边地与京都的差异,今日登高酒中,不知能否有菊花相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其四》:张说赞美重阳的丰收景象,游山赏景后心情愉悦。
《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在重阳席上欣赏满园菊花,仿佛看到白发老翁进入少年场般的生机勃勃。
《定风波·重阳》:苏轼与客登高赏景,感叹尘世难得开怀,年少时光如菊花般须珍惜。
《少年游·重阳过后》:晏殊描绘重阳后的景象,秋风渐紧,树叶纷纷落下,芙蓉妖艳斗芳新。
《重阳日酬李观》:皇甫冉感叹不见白衣送酒,只有黄菊自开花,愁看日暮时分的美好时光流逝。
《九日闲居》:陶渊明享受生活的乐趣,随着日月流转,世人钟爱其名声。
《九日》:李白今日欣赏美景,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欣赏寒荣菊花。
《重阳日至峡道》:张籍登高远望,青山已尽却忽然觉得远离家乡,逢高欲饮重阳酒却无山菊相伴。
《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李群玉感叹落帽台上的菊花半黄,惆怅对重阳,后随桓宣武入帝乡。
《九日水阁》:韩琦在池馆边欣赏秋色淡然的菊花,虽老却仍欣赏黄花晚节香。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李煜感叹秋光流逝如流水,红叶满阶铺满暮色,重阳时朱萸香坠。
《重阳阻雨》:司空图在重阳日遇雨阻,独自衔杯赏花未开之际更觉孤独。万里故园心独存其中。韦庄在异国逢佳节凭高独吟之时更是怀念家乡。《贺新郎·九日》刘克庄登高望远面对辽阔天空感叹人生飘摇如同乱麻心境如织的同时赖有高楼百尺独酌清商之歌。。秋意浓重,霜染千山。白发书生行走在这神州大地,泪水盈盈,却不向萧瑟的牛山洒落一滴。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凄凉与感慨。
在李清照的《行香子·天与秋光》中,秋天的景象带着一种别样的伤感。天空赋予了这个季节特有的美景,却也有别离和忧伤的情感。诗人试探着采摘金黄的菊花,知道临近重阳佳节。她身着薄衣,初次尝试品尝新酒,随着一阵风、一阵雨,感受到一阵凉意。
张登在《重阳宴集同用寒字》中描述了重阳节的宴会场景。即使在荒凉的地方,人们也共同欢聚。恩泽深厚如百日雨露,借助九秋的寒意,更显得温暖人心。
白行简的《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描绘了异域他乡的重阳节。三秋之际,一纸来自故人的书信,带给他无尽的思念和温暖。
高适的《重阳》则透露出诗人两鬓斑白,节日的景象让他触目惊心。他在东篱旁徘徊,虽然未开花,却已感受到秋天的气息。他感叹人生过半,仕途坎坷,五亩田地已荒芜,天涯之间何处为家。
司空图的《重阳山居》描述了他与亲人在战乱后的重阳节的情景。他们一同登高望远,在笛声中感受一川的风物。而在《旅中重阳》,他感叹在乱世中争路只危身,经乱后登高的人寥寥无几。当王驾小仪重阳来访时,他感到惊喜,他们一同饮酒、寻觅诗句。而在《重阳夜旅怀》中,郑谷借黄花和醉酒来抒发自己的愁绪和惆怅。
杨亿的《重阳日忆远》则表达了他在异乡逢佳节时的凄凉和怀念旧游之情。他寄离愁于斜阳之外的西风之中。而李适的《丰年多庆九日示怀》则表达了在丰收之年倍加珍惜时光的心情,只是魂销难抑。文森在《九日》中简单直白地描述了重阳节的菊花。这些诗词描绘了重阳节的景象和情感,展现了人们对这个特殊日子的深深感慨和怀念之情。每一首都如同一个动人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情感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