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的起源 保安族是如何产生的
甘肃稀有民族——保安族的起源与历史
保安族,这个甘肃的特有民族,人数稀少,却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信仰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他们的名字、族源以及历史发展,都隐藏着一段丰富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揭开这个神秘民族的面纱。
一、保安族的名称由来
保安族的名字源于其原居住地——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边的保安城。自明朝初年起,他们居住在保安城、下庄、尕撒尔一带,自称“保安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政务院正式批准“保安族”为单一民族。
二、保安族的族源
关于保安族的族源,有三种主要观点:
1. 蒙古人为主说:根据传说、语言特点和某些生活习俗,保安族可能是元明时期一批信仰的蒙古人,在青海同仁一带驻军垦牧,与周边各族长期交往融合而成的。
2. 回族为主说:这一观点主要从保安族与回族的传说来追溯其源流。有人认为保安族是从四川保宁府或南京等地迁至青海同仁一带的“”,与当地其他民族结亲落户,逐渐发展而成。
3. “探马赤军”说:蒙古帝国时期,为了战争需要,挑选士兵组成精锐部队,称为“探马赤军”。部分军士信仰,在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后,他们被允许成家立业,成为民户。这部分军士的后代被认为是保安族的先民。
三、保安族的历史发展
明朝时,为了守边防番,统治者增修城堡并派兵驻守。同仁地区设有保安站、保安堡,随着明朝不断调来大批回、汉族军士屯田戍边,“保安营”得到发展和扩大。以色目人后裔为基础,回族、蒙古族、藏族等多民族共同聚居,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了共同语言和心理特征,自然融合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保安族。
清咸丰、同治年间,保安族受到当地封建农奴主的欺压,被迫迁徙至甘肃。在新的定居地,他们仍保持着原有的生活习惯和民族特色。历史上,保安族人民曾参加过反封建斗争和反侵略斗争,为保卫家园做出了贡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保安族的民族自治地方——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于1980年成立。如今,保安族的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自治县负责人由保安族公民担任,他们也在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有自己的代表。
保安族的起源和历史发展是一个充满传奇和奋斗的故事。这个甘肃的特有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和信仰,成为了中国多元民族文化的一部分。